社科网首页|论坛|人文社区|客户端|官方微博|报刊投稿|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
热点问题
您的位置:首页热点问题
环球时报:泰国走什么路,美国不必焦虑
更新时间:2015-03-13 21:27:00        作者:周方冶

  不久前泰国制宪委员会通过决议,正在起草的新宪法将恢复“非民代总理”条款,即规定在出现社会危机导致政府无法正常履职的情况下,国会可以推选非民代人士出任临时总理,以缓解危机,但临时总理任期不得超过两年。这一条款突破了1992年民主运动以来“总理必须来自民选议员”的政治红线,被部分自由派人士认为是泰国将再次转向威权体制的重要标志。

 

  对泰国的政治改革,美国始终表现得过度焦虑,担心泰国会选择“中国模式”,放弃“美式民主”。 于是,2014年5月以来,美国对泰国采取了强硬的外交态势,不仅取消了军事援助,而且粗暴干涉泰国内政,公开要求巴育政府“还政于民”。不过,美国基于冷战思维所采取的外交举措,除了伤害泰国民众感情外,并未取得任何成效。2015年1月,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访泰期间的威胁言论,更是引起巴育政府强烈不满。

 

  相较于美国无建设性的责难与威胁,作为泰国传统友好国家,中国努力承担起地区大国责任,积极通过中泰战略合作,为泰国走出政治困境创造有利条件。

 

  泰国目前面临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分裂,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失衡问题。唯有解决了发展难题,才有可能在根本上缓解甚至消除各派利益群体的政治冲突。此外,中泰铁路合作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达成协议,并预计将于2015年9月开工。通过互联互通的中泰铁路建设,将为泰国北部和东北部的沿线农村地区发展提供重要契机,并为泰国东部的工业和服务业注入新的增长活力,从而不仅有助于短期刺激泰国经济复苏,而且能在中长期有效改善泰国经济结构,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泰国发展的城乡分化与地区分化难题。

 

  面对中泰战略合作的积极态势,美国开始有意识的改变对泰策略。一方面对泰国军方继续保持高压态势,努力强化“经济上依靠中国,安全上依赖美国”基本格局;另一方面则鼓励日本加大对泰经济工作力度,利用技术转让和贷款融资等问题大做文章,试图阻碍中泰铁路合作等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发展进程。从美国的策略选择来看,并未超脱“将泰国作为遏制中国的亚洲樊篱”的零和式冷战思维,无助于泰国政治稳定,反而在客观上进一步激化了泰国国内政治矛盾。

 

  泰国正处在政治改革的十字路口。对巴育政府而言,重要的并不是“美式民主”或“中国模式”的政治标签,而是有助于社会和谐有序、经济繁荣昌盛、政治协调稳定的有效路径。作为国家建设的成功经验,无论是“美式民主”,还是“中国模式”,都将成为泰国政治改革的重要借鉴,而不是泰国发展桎梏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泰国将立足于传统文化与现实诉求,探索并形成具有泰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模式。▲(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