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2009
中国与东盟:加强未来关系 尤素夫·瓦南迪;林秋明; 3-4
中国—东盟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研讨会报告 李明江;禤园;蒙刚; 5-13
以区域合作应对东亚金融风险 高海红; 14-16
推进中国—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动力 马孆; 17-18
越南在中国—东盟次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刘建文; 19-22
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中国与东南亚——中国—东盟智库战略对话·2009会议报告 刘建文; 23-32
书讯 32
人民币国际化理论及其在GMS中的运用——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分析 胡列曲; 33-39
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推进与对东盟开放合作的思路 张家寿; 40-43
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产业对接的战略与对策 辛慧祎; 44-47
广西北部湾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 陈文捷;阳国亮;温丽玲;黄荣娟; 48-52
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合作机制研究 叶贵; 53-57
泰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“缓冲器”——制造可控的政治危机 阎德学; 58-63
1988年以来缅甸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及其意义 卢光盛;陶程; 64-69
革新以来越南实行民族政策的情况 李碧华; 70-79
国会议员与新加坡政治生态——新加坡前国会议员白振华访谈录 孙景峰; 80-83
改善民生、促进社会和谐的成功实践——透视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 郭伟伟; 84-88
从社会语言学视角阐释新加坡英语的特点 农雪明; 89-92
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陈文慧; 93-97
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贸易平台建设对策研究——对阿里巴巴经验的借鉴 陆弘彦;梁海跃; 98-102
中国电信运营商在东盟电信市场营销的可行性分析 何若; 103-107
中国与越南企业收入核算的比较 张臻; 108-111
广西—东盟平行语料库建设与地方翻译人才的培养 纪可; 112-115
从暹罗馆的设立看明朝后期与暹罗的文化交流 张文德; 116-122
论清末法政翻译的发展历程 李超; 123-127
东南亚大事记(2009年10月1~31日) 128
《中国—东盟年鉴·2009》出版发行 129
《东南亚纵横》2010年征订、征稿启事 130
中国—东盟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研讨会报告 李明江;禤园;蒙刚; 5-13
以区域合作应对东亚金融风险 高海红; 14-16
推进中国—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动力 马孆; 17-18
越南在中国—东盟次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刘建文; 19-22
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中国与东南亚——中国—东盟智库战略对话·2009会议报告 刘建文; 23-32
书讯 32
人民币国际化理论及其在GMS中的运用——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分析 胡列曲; 33-39
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推进与对东盟开放合作的思路 张家寿; 40-43
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产业对接的战略与对策 辛慧祎; 44-47
广西北部湾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 陈文捷;阳国亮;温丽玲;黄荣娟; 48-52
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合作机制研究 叶贵; 53-57
泰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“缓冲器”——制造可控的政治危机 阎德学; 58-63
1988年以来缅甸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及其意义 卢光盛;陶程; 64-69
革新以来越南实行民族政策的情况 李碧华; 70-79
国会议员与新加坡政治生态——新加坡前国会议员白振华访谈录 孙景峰; 80-83
改善民生、促进社会和谐的成功实践——透视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 郭伟伟; 84-88
从社会语言学视角阐释新加坡英语的特点 农雪明; 89-92
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陈文慧; 93-97
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贸易平台建设对策研究——对阿里巴巴经验的借鉴 陆弘彦;梁海跃; 98-102
中国电信运营商在东盟电信市场营销的可行性分析 何若; 103-107
中国与越南企业收入核算的比较 张臻; 108-111
广西—东盟平行语料库建设与地方翻译人才的培养 纪可; 112-115
从暹罗馆的设立看明朝后期与暹罗的文化交流 张文德; 116-122
论清末法政翻译的发展历程 李超; 123-127
东南亚大事记(2009年10月1~31日) 128
《中国—东盟年鉴·2009》出版发行 129
《东南亚纵横》2010年征订、征稿启事 130